一旦将来普遍地出现还不起住房贷款的情况,银行将不能偿还贷款者的住宅大量拍卖,必然引起住房价格暴跌和银行不良资产上升,这有可能变为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的起因。
除此之外,许多以自己的资金购买商品房的人也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将其在再卖出去以牟利。这种“投资买房”的典型,就是这两年出现的“温州炒房团”。
由于买房的资金有一半是银行贷款,另一半的资金中可能也有一半是所谓“投资买房”,这两年销售的商品房中可能有四分之三的资金是没有真实购买力或消费意愿的。
一旦除去这些购买者没有真实购买力或消费意愿的购买,就会特别醒目地暴露出小汽车特别是商品房真正的销售极度小于其生产的真相。更要命的是,那些没有真实购买力或消费意愿的购买者将来还会使他们购买的住宅再出现在住宅市场上出售,从而极大地增加未来住宅供大于求的压力。那时整个经济极可能陷入金融危机和萧条。这最可能发生在这样一个时刻:经济增长由于某种原因而放慢,由此引起收入增长放慢,大批贷款买房者不能还贷,拍卖住宅还贷使住宅价格下降,进而引起投资买房者们的恐慌性抛售住宅。住宅建设那时当然会萎缩,由此引起的原材料价格下降会使原材料产业以致整个经济陷入萧条。正是由于估计到了这全部前景,我们才说,目前的经济过热很脆弱,很可能过热一消除经济就重新落入总需求严重不足的萧条;这一轮中国经济过热的背景,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动态处于比走钢丝还难的“刀刃”路径上,整个经济的波动性极强。
宏观经济过热是由房地产这样的个别部门引起的,它并没有造成所有部门的求大于供——许多别的生产部门依然感到消费需求不旺。
显然,这里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银行如此大方地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而不向工商业贷款,那些有钱的个人又为什么宁可“投资买房”而不投资工商业。今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产品市场和投资机会,而对外国产品开放本国市场和鼓励外商投资只不过是在进一步加剧这一困难。在如此优势的外资毫无阻碍地夺走了那么多有利的投资机会的背景下,本国银行和个人的资金不敢再进入工商业而流向购买房产,这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