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8年11月20日


怎样填补内心的空洞?

  Q:我不知道要怎样去充实自己,内心就像是个无底洞,要怎么去填充它呢?空虚似要把我埋没了。是因为自己太急燥了?我很想去上大学,可是我还没有资格,大学不招没有高中学历的人,所以我得通过自考去完成这个梦,可是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一开始以为是因为自己进入社会有一段时间了,要从社会角色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但是现在看来还没有结果。既然痛恨这种生活就要努力去改变,可就是积极不起来,徘徊在痛苦的边沿,害怕自己一天天的浪费时间。看到别人学习专注的样子.打心底羡慕。为什么我十分渴求知识,但就是投入不到学习当中呢?学习的时候总是容易分心,最近每天都有一种负罪感,这种内疚成了日复一日的内伤.我应该怎么办?

  开复:无论想读大学还是自考,都有几个必须的条件:(1)很强的自控能力、毅力、纪律 — 同时坚持你的工作,而又能够读书并与专心读书的学生竞争:这是很难的事情,没有很强的纪律是做不到的,而从你的帖子看到的是你还差的比较远,(2)天赋 — 你有没有做一些测试,来确认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努力后可能得到你期望的效果?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大学,而且大学毕业也不一定在就业或其他方面一定得到成功。

  你为什么要读大学?从你的帖子,我并没有看到明确的认知。

  我觉得你应该一步一步来,先找一个较容易、较短期的目标。另外,我建议你应该确认自己的天赋和纪律,然后再设置对应的目标。也许大学不是最好的路,也许职校是更可行的路,尤其如果你能找到自己有兴趣和天赋的职校。

  祝你好运!

  快乐着:第一,确定自己的方向,找到你真正的兴趣所在。
  第二,不要为自己的懒惰和没毅力找借口。
  第三,不要整天抱怨,你缺的是一个积极的心态,你应该想办法去改变,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

  漫步云端ling:楼主的迷茫期我也曾遇到过,很想去做某些事情,很想达到某种效果,可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段时间我也是在书上网上去寻找答案,可是后来却发现这都不是我想要的,反倒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没有那么烦躁和不安了,慢慢的适应了,平静的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了。

廣告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拿出救市计划,而中国的四万亿救市计划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刚一公布便博得了全球一片欢呼。面对救市计划,很多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也谈谈我的观点。

    救市计划本身这个思维,我也是坚决支持的,因为在经济要陷入萧条的时候,包括美国和欧盟等等,都是由政府出面来挽救经济,当然他们的形态是挽救金融机构,可是你最近也可以发现,欧美政府目前也出来拯救企业,所以这是一个世界的潮流。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政府投资四万亿拉动内需的做法是符合和世界潮流的,同时这种积极参与的态度,也是我所赞成的。

    可今天我要讨论的不是目的的问题,而是手段的问题。因为我们对于目的都有共同的观点,所以现在我们探讨的就是路径的选择,也就是手段的问题,我希望在这里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能够让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能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考虑。

    我们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他的拉动主要靠着地方政府不断地推动GDP工程所导致的,因此我们GDP构成中消费比例过少,我们的消费从90年代的60%降到现在的百分之三十几而已,而我们的所谓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到了去年已经高达55%以上,那么这个比例太高,消费是欧美各国的一半,投资是别人的一倍,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扭曲的,是畸形的,在一个阶段有它的积极作用,但长期是有害无益的。因为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这种GDP工程的投资,目前的效率已经太差了,和90年代相比,我们现在需要花上3倍的投资才能创造同样的GDP。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做的太多太乱了。

    我们要如何分配这笔四万亿资金,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笔资金投入到和民生必需品相关的消费品等等,也就是说,我的理念就是要拿这笔钱,让老百姓更富裕,真正的藏富于民。那么如何藏富于民呢?就是让企业的利润增长,让老百姓的薪水增加,让老百姓的财富增加,这才是这次提升内需的步骤,而不是又继续投资在过热,或者是效率极其低下的基础工程上。而且这种投资还有一个更大的差别,就是我们目前的基础工程是一锤子买卖,投完之后就没了,但如果能够按照我的思维,把整个资金流向转到企业,转到个人,把我们这个投资营商环境改善好,让企业家更愿意继续投资,企业的投资能够创造效益,比如他能赚到100块的话,他们可以经营转投资,而转投资呢,又必然能产生乘数效果,这个乘数效果会滚雪球,越来越大。只要企业能赚更多的钱,他才会给他的员工更多的薪水,这就是我所谓的让民营经济更富裕,而不是让国有经济更富裕,而让民营经济更富裕才是真正的藏富于民,而只有做到真正的藏富于民,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而这种所谓把四万亿资金从追求GDP的增长转到民间财富的增长,这种思路的转变才是我所认为的科学发展观。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在思想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做好的基础,从中央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积极反应可以应证,可是我们目前还是在四万亿的用途方面缺乏更深入的讨论与分析。

    所以我建议政府将来不要再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因为GDP的增长和我们老百姓的财富关系不大,我们追求什么呢,要追求企业利润,员工薪水,老百姓财富的增长。只有这种思维的转变才是符合真正的科学发展观。只有这种思维的转变,才能真正藏富于民,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