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5年12月25日


    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已在香港落下帷幕。这让人想起了龙永图,想起了他关于入世以后“狼会来,但同时自由贸易也会来”的铿锵预言。然而,入世四年了,当初那些被龙永图的谈话吓得差点趴下的中国民族工业,不但没有被狼吃掉,甚至连狼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它们“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并且仍然我行我素,靠着超低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出全世界最便宜的商品。中国的老百姓也没能像龙永图说的那样,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他们照例用低于西方人N倍的收入,支付高于西方人N倍价格的进口商品。惟一的“好处”就是,进口商品也开始出现假冒伪劣和出口转内销了。

    不过,聪明的中国人很快就在四年的磨砺中,总结出一条经验:要买西方货,不能在中国买;而要买中国货,也不能在中国买。比如中国一双做工精美、售价100元人民币的皮鞋,在西方卖价仅4美元;而一双在西方国家售价仅50美元的进口皮鞋,在中国却高达千元人民币以上。在法国买一把飞利浦电动剃须刀,只要20英镑,折合人民币不过300元;而在国内的大商场,同样品牌的剃须刀,你绝对找不到低于1000元人民币的。欧洲平均工资2000欧元,一个CD包200欧元;中国平均工资1000元人民币,一个CD包10000元人民币,其实CD也就相当于国内的一般品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粗放式外贸”模式造成的,国民的收入没有得到同步增长,再加上房子、医疗和教育3项大支出,造成内需严重不足,只有依赖世界市场,靠出口贸易增长GDP。一方面国内的出口商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他卖10美元,你卖8美元,我就卖5美元,这样“血拼”下来,不少商品的价格已经接近成本,有的甚至低于成本。另一方面,西方的商品在缴纳了高额关税后,又经过中国的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层层加价,到了国人掏钱买的时候,自然就是天价了。

    这种“贱卖贵买”的进出口模式,不仅让中国企业做“亏本生意”,而且在国际上还背负着“对外倾销”的骂名。面对国外的一次次反倾销,中国厂商不得不一再支付高额惩罚性关税,甚至退出历经千辛万苦方才占领的市场。

    当然,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很厚道的,没有更多地计较当年龙永图许下的“入世好处”,因为据说龙永图也被人“忽悠”下去了。人们更担心的是,外贸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闹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地步。中国“入世”四年,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提升太快。中国正式“入世”的2001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4%;到今年已提升到了80%。如此之高的外贸依存度,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入世并没有带来国人希望的公平贸易,老百姓的担心可能不幸言中,现在到了对盲目追求顺差的举国出口体制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廣告
  薛涌(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一

  毫无疑问,美国的大学学费是世界最贵的。两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平均一年2000美元,四年制公立大学为每年5400美元,私立则为每年2.83 万美元。其中有12.6%的私立大学,学费超过3万美元;有3.7%的公立大学,学费超过9000美元。与此同时,美国的中等家庭年收入,在5万美元上下。如果只看这些数字,上便宜的四年制公立大学,仅学费一项就超出一个中等家庭10%的收入。如果加上将近1万美元的生活费,一个大学生一年消耗一个中等家庭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这样的价格,当然难以令人承受。美国的媒体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嚷嚷:学费上涨太猛,超出中产阶级的承受能力。给孩子攒了学费就攒不够自己的退休金,等等。大学市场化创造了高学费,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似乎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然而,这样的说法有议论的必要。事实上,美国的学费高,但奖学金、助学金也高,学生贷款、打工助学的机会也多。以2003-2004年度为例,美国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学校、私人慈善机构给学生提供的各种资助达到1220多亿美元,而在校学生有1646万多。平均到每个学生头上,就有7400 多美元,远远超出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而真正得到资助的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平均拿到的钱要比7400美元高得多。因为有许多学生来自富裕家庭,并不需要资助。

  我们不妨两头都算一下账。

  美国的奖学金名目繁多,理清楚非常不易;而且学生的个人财政保密。这些资助,落实到每个学生头上究竟是多少,很难搞清楚。不过,根据一些公开的数据,还是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我仅根据2005年8月出版的一期“高等教育编年”(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粗略的推算。由于各种数据统计规范不完全一致,有时彼此有些小出入,但并不影响我们基本的估算。

  在2003-2004年度,四年制公立大学的教育费用(包括学费、杂费,以及住宿、伙食等生活费)平均为1.52万美元(其中学费5400美元)。私立四年制大学的教育费用平均为2.83万美元(包括1.84万美元的学费)。学生得到的资助有两种,一种叫aid,我试译为“助学金”,学生对这笔钱的使用不受限制,但有时需要作一些工作。另一种叫grant,试译为“奖学金”,使用有一定限制,比如只能用来支付学费等等。在公立大学中,有76%的学生接受各种助学金(aids),每人接受的平均总额为8700美元。另有59%的学生获得各种奖学金(grants),每人平均获得4600美元。我们只要对比一下公立大学的学费和教育费用就可以看出:如果获得助学金,自己一年的教育支出(包括支付生活费)就是6500美元。获得奖学金,一年自己花 1.06万美元。但从获得资助的百分比上看,获得这两项资助的学生比例都各自远远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一半,可见有相当多的人两项都得。如果两项全拿到,共计1.33万美元,自己只须支付1900美元就可以完成学业。

  私立大学贵得多,但资助也是水涨船高,有89%的学生得到各种助学金(aids),平均数额为1.63万美元。另有82%的学生获得各种奖学金 (grants),平均数额9400美元。如果仅获助学金,自己需要花1.2万美元。如果仅获得奖学金,自己需要花1.89万美元。但大部分学生恐怕是两项都得,这样资助加起来就可达2.57万美元,自己开销只有2600美元而已。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生贷款可以申请。供孩子上大学的家庭所获得的付税优惠,也不计在此列。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把各种资助加上后,大部分美国人的高等教育负担,比学费所代表的数字要低。大家需要对付的,是昂贵的生活费用。许多学生一年的花销常常在5000美元上下。有的只须花两三千美元。这笔钱,就是不上学,在家和父母住也是要花的。就算打工一小时挣7美元,一年平均每天打两个小时工就可以了。况且暑假可以集中精力打工,上学时还是可以比较专心地读书的。

  上私立学校,当然比公立学校贵一些。但是看看上面的数据就明白,私立学校学生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比例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获得的金额也大得多。真上私立学校,真正的负担比上公立学校也就多几千美元。况且,上私立学校的学生来自富裕家庭的居多。这些费用比较容易承担。

  二

  当然,这些都是抽象的平均数字。落实到不同地区、阶层的具体学生身上究竟是什么情况?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了解具体美国家庭的收支账目,很难估算其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实际负担。为此,我特地咨询了一位朋友。她本人在俄亥俄州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的一个小私立大学负责财务,处理学生的奖学金是她的分内之事。她丈夫在本校当终身教授,专业是高等教育管理。他们自己的独生子,刚刚上大学不久,也有一番申请奖学金的经历。所以,她给我的一些直观描述,包括一些“内部情报”,非常有说服力。

  她的学校,有2100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是拿着资助读书的。有些资助是直接给学生。但许多资助是采取过账的方法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到学校注册,学校知会有关部门,于是这个学生得到的各种资助就都被转到学校的账户上。学校用这笔钱直接支付学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学费、书费、伙食费、住宿费、停车费、设备使用费等等。这些费用全付了以后,学生拿到的资助若还有剩余,就得如数退给学生。她告诉我,上个学年,她为了退给学生这些剩余的资助,就开了 900张支票,总金额达120万美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张支票1300美元左右。这也就是说,在这个2100人的小学校,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用得到的助学金、奖学金等支付了包括学费、书费、伙食费、住宿费(该校有宿舍,不过大部分学生走读不住校)的所有费用后,竟还能拿到平均1300美元的零花钱!

  她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呢?她的家庭总收入为9万多美元,当地平均家庭收入不足4万,可见他们是个富裕家庭了。结果,孩子上学申请所有联邦、州里的奖学金都不合格(她说她再有一两个孩子就合格了)。但孩子功课不错,上了本州州立大学的最高学府,即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全美也是有名的)。一年奖学金将近 15000美元,扣除学费、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一年学校退回1500美元的零花钱。

  我和她电话交谈了半个小时,请她澄清各种技术问题,同时也互相印证彼此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印象。最后的结论是,除非你家里很有钱,在美国上大学,大部分人用不着自己缴学费。在这方面,越穷越合适。

  最苦的是那些读书不好的中产阶级子弟。奖学金大量给了穷人,轮到他们头上的就少了。美国人上大学,先要算一下“预期的家庭贡献” (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你把家庭收入、人口、财产、债务、居住地以及所上的学校和费用等等输入电脑,马上就会得到一个换算的结果,即你应该为你的孩子上大学付多少钱。如果是5000美元,而所上的大学学费、生活费等是25000美元的话,剩下的2万块就由学校或其他机构用各种资助的形式填补。你越是上好大学越划算。所以,如果家庭收入10万美元以上,住个五六十万美元的房子,两三辆车,再有若干股票,这虽然在波士顿地区不算富人,但申请经济资助不合格;功课如果不佳,也拿不到优等生的奖学金,最后大学费用大部分要自己支付。这样的家庭选举时投票率最高,掌握着重要的政治资源,所以在媒体上“嗓门” 大。他们一叫,美国大学上不起的意见就不胫而走。但现实是,在美国的大学里,20%的学生来自在贫困线上挣扎或在贫困线之下的家庭。而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2%,在孩子中占17%。可见贫困生上大学基本没有财政障碍。上大学负担最重的,是那些中产阶层。当然百万富翁们付多少也不会在乎。这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现实。

  三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产业化、私有化的,学费也是最高的。其成功的诀窍,就在于实施了没有“教育券”之名的“教育券”制。政府不直接管理大学,通过大量的资金支持学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教育券”的发明人米尔顿·弗里德曼指出,政府在教育中有三个功能:1.立法实行强迫性的义务教育;2.在财政上资助学校;3.管理学校。他的结论是,政府在教育中的前两个功能还算说得过去,但按照自由市场的逻辑,政府完全没有理由亲自管理学校。这也是他在美国义务教育中提倡“教育券”的理由,意在创造教育的市场竞争。其实,在美国的高等教育界,许多做法就是“教育券”制。比如 Pell Grants,这是联邦政府资助低收入学生的最大奖学金,2003-2004年度的总金额高达126亿多美元。拿到这笔钱的学生,只要到一个学校注册,钱就会拨到学校的账上,学校必须在14天之内把钱交给学生,否则就犯法。这样,等于政府给学生一笔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好恶来“采购”高等教育。他们就成了教育的消费者。各大学为了迎合这些消费者的胃口,抢到这笔生意,就得给人家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

  可见,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政府绝不是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放着不管、把一切交给市场。正相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甚大。美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一年是其GDP的2.7%,而欧洲仅1.1%。有人算过一笔账,结论是,你如果按标价付学费上大学,即使毕业后收入比不上大学的人高得多,从纯经济的角度算,也不如把这笔钱放进股市。这样所得到的收益,远远高出大学教育给你带来的高工资的收益。大多数人都是经济动物。算了这笔账后,按说不会有几个人愿意赔钱读书。可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美国适龄青年都要读大学呢?因为他们根本不是按标价付账,大笔费用是政府埋单。

  如果直接把经费拨给大学,一些重点大学获得了多得出奇的经费,别人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于是,其他大学为了吸引政府的眼球、抢占获得大量财政拨款的地位和资格,就会不惜工本地上大项目、创大牌子,把自己打扮成名校,让上面觉得他们也有成为“世界一流”的希望。这样竞相“寻租”的结果,是使各大学过分投资,哄抬教育成本,最后把贫困学生挤出高等教育。相反,如果把钱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采购”大学,那么就会激发一场完全不同的竞争:各大学要挖空心思低成本、高质量地培养学生。就像市场上的汽车战一样,谁价格合理、质量过硬,谁就是名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高等教育的效率。

  1。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中几乎没有垄断”
    --12月22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国新办记者会上表示
    “这么好的一个局面中间有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竞争,也可以说我们这些行业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垄断的。实际上石油、电信、电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而且这些企业的主要资产都在上市公司。准确地说,他们的股权已经多元化、社会化。”
    “国有企业搞了半天,它是国家的,它是人民的。所以,它所获得的盈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解读:石油电信电力都没垄断,都是在为人民服务,他们引进竞争,提升了技术含量,国有企业突飞猛进,包袱扔出去了,外资进来了,利润增加了,民企打跨了,油价疯涨了,电费提价了。而且电力电信的员工福利好,在带领中国人民奔小康的奋斗路上起到了模范先锋作用,贯彻落实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导方针。
  坚挺不降的电话月租

  
  2。“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
     --12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与网民交流
    “教育部一开始就反对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
    “我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失败的。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成功的。”
  
    解读:中国不仅养活了十几亿人,还让他们接受了教育。一是使85%以上的娃接受了义务教育,明年开始,全国各地将陆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有的地方连校服费都免收了,择校费也低调处理了;二是使20%的娃接受了高等教育,你没瞧见现如今“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本科一操场”,人才那个鼎沸啊。

  
  3。“药品不能当馒头卖!药价不贵,不同意降价”
     --东盛制药集团总裁陶朝辉在“中国医药风云榜”颁奖典礼上抛出“馒头论”
     “药品价格是什么?它不是做馒头,是面粉的成本加上燃气,加上工人工资,比如说一块钱一斤的面粉做成馒头,就只能是一块二;药品本身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的产品,它的价值不能够仅仅与它的成本相提并论。”
  
     解读:药贵不能怪药商,就跟人丑不能怪父母,命苦不能怪政府一样。看不起病,应该怨政府没有免费医疗和医疗保险不健全,应该怨老百姓没有钱来买高价药,唯独不能怨药商。总而言之一句话,你“吃不起药”活该倒霉。反正我生产的药就是高价,你不吃拉倒!

  4。“房产就该暴利!”
     --11月中旬,北京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2005首届中国地产品牌价值评估与品牌评选活动”论坛上发言
     “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因此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
  
     解读:房价卖低了不是钱的问题,是关系到面子的问题——别人都卖得高,你卖低了,就挺没面子的。房地产哪是暴利行业啊?不过是税后净利润居各行各业之首,只是比处于第二的电力煤气行业的利润高1倍,比社会平均利润高5倍而已。

  5。“矿难与矿工素质不高有关”
     --11月30日黑龙江七台河矿难矿方领导接受采访表示
     “井下点多、面广、战线长,可能有某些环节的工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按规定办,小链条断裂造成了大过错。虽然经过反复培训,劳动者的素质离我们的要求还差很远。”

     解读:矿工素质确实不高,差在安全意识不强。随身携带的井下自救器过期了不向矿主反映;瓦斯量超标了,上头命令下井生产,他们也不抗争;为了不让有关方面发现井下真实状况,矿主把瓦斯监测探头堵上,他们也不反对。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矿主们这么“聪明”,矿工们咋就这么“笨”呢?

  6。“出现‘警匪勾结’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警察待遇过低”
     --成都火车站派出所副所长付小华接受采访时表示
     成都车站派出所属成都铁路公安机关的基层单位,每天面对大批旅客进出,承担的任务可谓相当繁重,而民警的正常月薪不过2000元左右,该派出所的个别警察家产甚至高达上百万元,而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正是小偷们每月的贡献。
  
     解读:火车站是个什么地方啊,人流众多,龙蛇混杂。我们警察长期呆在这空气污浊的地方,风吹日晒,饱受缺氧的痛苦,吃啥补品都补不回来。上有老下有小的,平时有事没事还得去桑下拿,按下摩,一个月就那点工资哪里够用?

  7。“起征点太高就剥夺了低收入者作为纳税人的荣誉”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任正隆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不宜太高,因为交税也是公民的权利。不管一个公民交了多少税,都是“纳税人”,都为这个社会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起征点太高就剥夺了低收入者作为“纳税人”的荣誉。
  
     解读:房子可以没有,医保可以不要,但是税不可不缴,为祖国GDP作贡献,是低收入人群享有的最后一项荣誉。

  8。“外地人进京应该实行准入制度 不能让13亿人都往北京跑”
     --1月13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惟英作客“首都之窗”时表示
     “这些人(外地人)素质比较低,长期没有工作后,往往会铤而走险,给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北京城市发展并不太需要这些人”
     “事实上,北京很多管理混乱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人(外地人)造成的,比如说收废品、恶意乞讨的,他们的存在确实损害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解读:学希特勒直接将低素质人推入集中营焚化炉,岂不干净?北京发展不需要低素质的人,把他们都拒之门外,从此,垃圾要自己倒了,马路要自己扫了,楼房要自己盖了,北京的城市环境全国第一,人民的教育水平统统赶英超美了。